上半年保定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总体向好
□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牛琪 通讯员 陈秋圻 鲍俊峰
上半年,保定生产总值2169.7亿元,同比增长5.8%,高于全国、全省增速0.5和0.4个百分点,连续5个季度居全省前3
●供需平稳。一产同比增长3.3%、二产同比增长5.7%、三产同比增长6.2%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5%、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.1%
●效益向好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度计划的62.8%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(1—5月)同比增长16.6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.1%
●结构趋优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0.8%、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比重72.8%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.8%
●动能向新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5%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.6%、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.2%
上半年,保定生产总值2169.7亿元,同比增长5.8%,高于全国、全省增速0.5和0.4个百分点,连续5个季度居全省前3。在这场“半年经济大考”中,保定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。
跃然眼前的上扬曲线,描摹出保定经济向好的生动图景,这背后有着怎样破浪前行、砥砺奋进的底气与密码?
产业提质增效
结构更趋科学带来强力支撑
保定推动产业发展由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跃升”,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同频共振。
数据服务产业跑出“加速度”。“高质量自动驾驶数据集标注与应用”和“数据标注赋能油气勘探地物信息智能解译”案例入选全国数据标注优秀案例,数量全省最多。
氢能产业驶入“快车道”。406台氢能环卫车正式交付,全国首个“百台级”氢能环卫车示范应用场景落户保定。山西—天津港煤炭运输300台氢能重卡项目车辆陆续交付。
展开全文
低空经济按下“快进键”。依托机场、场景和园区,成功申请36块空域,叠加120米以下适飞空域,面积合计达到5195.7平方公里。低空经济产值实现31.75亿元,营收34.81亿元,均居全省第2。
未来能源聚合“链动力”。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、中国能源研究会未来能源产教融合专委会在保成立,中固时代固态电池中试线开工建设,科力远生产基地一期建成投产,打通研发—生产—应用链条。
农业经济“压舱石”作用充分显现。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到44.8万亩,经济作物实现产值126.6亿元,同比增长7.4%。上半年,保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48.6亿元,同比增长3.6%,高于全省增速0.2个百分点。
工业经济“硬支撑”作用持续增强。积极运用数智技术、共享制造改造提升县域特色产业,16家企业入选省先进级智能工厂,40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建设“共享智造”场景。上半年,保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7%,高于全国、全省增速3.3和2.3个百分点。
服务业经济“强引擎”作用不断激发。快递业务量完成13.41亿件,居全国第18位;互联网和相关服务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6.9%、14%。上半年,保定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318.4亿元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.2%。
创新平台打造
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澎湃动能
保定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路径、第一动力和第一选择,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,培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丰厚土壤。
成果转化亮点纷呈。长城汽车新车型“首台”下线、中国乐凯膜材料“首试”交付、同光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单晶“首炉”出炉、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“首创”推进。第四代半导体材料AlScN(掺钪氮化铝)等12项攻关技术、东方物探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7个科技创新平台、保变特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监测系统等10个代表性创新产品集中在保呈现。
政策托举耐心资本。发布西大街AI活力街区等43个人工智能城市机会清单,打造全市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。“揭榜挂帅”累积发布11批次295个榜单,财政支持资金3850万元,撬动企业研发投入4.67亿元。
培育搭建平台载体。燕赵电力实验室能源电力产业研究中心批复设立,为黄河以北唯一能源电力领域“源网荷储”全产业链高能级创新平台。同光半导体新认定为国家发改委企业技术中心,填补河北省该领域空白。新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(室)23家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5家。
消费充分释放
投资持续向稳激发增长潜力
保定立足实际,不断挖掘解锁内需的“发展密码”。
消费展活力。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强劲,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、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5.8%、33.7%。“假日经济”活力涌动,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002.9万人次、旅游总花费715.5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8.9%、8.6%。推出22个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。2025保定马拉松带动消费2.71亿元,同比增长88.19%。
投资提效益。新质投资力度增强,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9.1%,全省第3。资金争取成效显著,中央预算内投资共通过国家审核项目47个、下达资金12.8亿元,超长期特别国债“两重”领域通过国家审核项目57个、下达资金56.9亿元,专项债项目发行57个、额度71.9亿元,项目数量、资金额度均居全省前2。
深化改革开放
营商环境优化增强内生动力
从开年的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表彰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,到各级各部门“走出去”“引进来”的步履不停,再到对外合作“朋友圈”的不断扩大,映照出保定势不可挡的发展前景。
营商环境持续向优。获批全国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、城市儿童活动空间健康生态环境建设指南等32个国家级试点和58个省级试点。推出4批96个人民至上“微改革”项目,以“小变革”惠及“大民生”。发布《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》,出台《优化营商环境五大领域专项行动方案》。深化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2025年国家12项重点事项加快落地应用。“政务服务AI智能问答助手”上线运行,服务企业群众2200余次。72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“数字政务门牌”,浏览量达26万次。
招商引资成效显著。累计承接京津疏解项目456个,同比增长9.6%;总投资2869.5亿元,同比增长6.1%。47家央企在保注册成立子公司279家。创新基金招商、股权招商、科技招商新方式,依托龙头企业、专业招商机构等开展多种渠道精准招商,上半年共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21个,总投资384.94亿元。
对外合作不断强化。中国(保定)跨境电商综试区、高碑店保税物流中心(B型)正式获批设立。对外直接投资额3.45亿美元,金额全省第2。进出口总值完成416.3亿元,同比增长6.5%,增速全省第2。实际使用外资8302万美元,完成全年计划的90.2%,完成率全省第2。
坚持人民至上
民生福祉增进夯实发展底盘
保定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为统领,解民生之忧、谋民生之利、兴民生之事,一张张民生清单加速兑现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信心、智慧和力量。
民生工程扎实推进。截至6月末,20项民生工程中,提前完工3项,超时序进度9项,其余8项有序推进。启动打通321条“断头路”,打造了一批“四化”样板示范街道,保定市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3.06%,降幅居全国首位。
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组织京津专场招聘会52次,举办“10+7+N”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512场。城镇新增就业5.5万人,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.9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.7万人,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目标的61.6%、77.9%和76.3%。
医疗教育不断升级。上半年各医疗机构与京津新签署合作协议16个,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1014项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新院区6月30日试运营。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89个,惠及中小学生(幼儿)近73.2万名。3个主城区98所学校课后服务数字化平台覆盖11.85万名学生和4424名教师,参与率100%。
文体事业繁荣发展。新增6家博物馆,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100家,总量全省第1。举办各类展览61场,开展社教活动930余场,参观人数511万人次。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69场,国际三人制男子篮球挑战赛首创国际赛事“进商圈”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.81名,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.56%。
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.3%、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9天、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天,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。7条有水入淀河流中,6条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6.5%。
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康峰表示,保定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委决策部署,用足用好上级政策,锚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,稳投资、促消费,强产业、调结构,优环境、惠民生,解放思想、奋发进取,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力量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