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外卖大战”首批受害者,住院了
优惠力度太大忍不住狂下单
“0元购”的奶茶不想浪费
每天“吨吨吨”地喝奶茶......
这是不是
近期各大外卖平台“优惠大战”下
你的状态
“外卖大战”首批受害者出现了
畅饮的同时
医院急诊接诊的心慌心悸病人和
急性肠胃炎病人显著增加
想着不喝就过期了
女子连喝三杯咖啡后心慌
“医生,我的心‘砰砰砰’跳得我好慌啊!”7月23日晚上10点多,一名面色苍白的年轻的姑娘走进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诊中心,来到导诊台前一边讲述她的情况,一边手也不自觉地发抖。
接诊医生接诊后,迅速做了动态心电图和血液常规检查。结果显示:窦性心动过速,最快心率132次/分,血钾偏低3.2mmol/L(正常3.5–5.0 mmol/L)。
“我白天抢了三张券,两杯冰美式、一杯厚乳拿铁,想着不喝就过期了,所以就……”小姑娘喘着气说。
展开全文
“又是优惠券惹的祸!”急诊医学科孙陟中医师无奈表示,“三杯咖啡,加起来接近680mg的咖啡因,已超过《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指南》对成人每日≤400 mg的安全上限了。后续通过补钾、β阻滞剂、心电监护,患者的心率得到控制。”
“近段时间,尤其是晚上,心慌心悸来急诊的年轻人显著增加。”王燕表示,绝大多数在导诊时医护人员一起判断后认为问题不大,等“那股劲”过去就行,留观后就回去了。但是也有一些确实喝了过量咖啡、奶茶合并一些基础性疾病,从而导致健康问题的人,需要及时治疗。
每天接诊40余例急性胃肠炎
患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
前段时间,外卖平台“补贴大战”越打越猛,不少年轻人午休期间就是打开手机,收取那些铺天盖地的补贴优惠广告,看着卷成“白菜价”的咖啡、奶茶、冰饮,实在忍不住不下单。
尤其是20~35岁的白领和大学生,抱着“不喝就亏”的心态,把冰箱塞成小型仓库。蛋糕、蛋挞、奶酪、披萨、炸鸡、薯条、汉堡……俨然像过年囤年货。咖啡、奶茶放久了容易坏,于是只能“勉强”自己多喝几杯。
“7月份放暑假以来,急诊、肠道门诊日均接诊40余例急性胃肠炎患者,平均年龄不到30岁,主因来自于外卖‘囤单’。
暑期学生都放假了,很多孩子喜欢点外卖吃,结果突然肚子痛得厉害,甚至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来看肠道门诊。一方面是冰冷饮料刺激引起胃肠痉挛,另一方面,夏天高温下细菌容易滋生,造成外卖不卫生,导致急性胃肠炎。”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徐华表示,这些东西不仅吃了容易发胖,同时也容易导致肠胃问题。
7月23日晚,27岁的阿豪因为外卖“奶茶自由”而被确诊急性胃肠炎。阿豪回忆,“前面我领了很多券,晚上10点又点了两杯当夜宵。”阿豪蜷在肠道门诊的靠背椅上,“罪魁祸首或许是放了四小时的芝士奶盖,可能已经变质了。喝完没多久开始就不断跑厕所,拉到腿软。”
阿豪的血常规显示:白细胞计数14.5*109/L↑ ,中性粒细胞 87.9%↑,符合细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。医生提醒,奶油、奶酪等高脂高糖配料在室温下易成为细菌温床,2小时内菌量即可升至致病水平;若出现持续腹泻、发热或脱水,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,并在专业指导下补液与用药,切勿自行服用止泻药。”
香香甜甜的奶茶背后
到底有什么健康风险
01
糖分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,而饮用一杯300ml含糖量达25%的奶茶就相当于摄入75g的糖了。
长期高糖摄入会使蛋白质流失,加速皮肤衰老、增加肥胖以及患糖尿病的风险。
02
植脂末
你喝的奶茶里可能并没有奶,而是一种叫植脂末的物质,俗称“奶精”,它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,长期摄入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03
咖啡因
茶本就含有咖啡因,市售的很多奶茶都是直接用的浓缩茶粉,咖啡因含量通常更高。咖啡因摄入过多易导致失眠、焦虑、心慌等不适情况。
徐华建议
如何让大家能在
这场“商战”中保持健康
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:
01
设立每日“咖啡因账户”
记录每日咖啡/奶茶/能量饮料摄入量,健康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,最好控制在400毫克以内。孕期/哺乳期女性,每天最好控制在200毫克以内。
02
看清配料
选择“无植脂末、无氢化油、无糖或微糖”的饮料,配料表前三位应为“生牛乳、茶叶、水”。
03
尽快饮用,不过夜
现制饮品开封后室温2小时内喝完;室温高于30 ℃ 时,1小时内解决;冰饮亦不过夜。
团团提醒大家
当大量的红包、神券砸下来
很少人能够抵制住“低价”的诱惑
有种“没薅到羊毛错亿”的错觉
然而,盲目下的订单会
让消费者吃垮了身体
累坏了骑手和商家
在享用美味便捷之余
别忘了珍惜食物,珍惜健康
评论